《庄子》
《庄子》古代排名较好的哲学著作。
作者庄子,名周,宋国蒙(今河南商丘东北)人,战国时期排名较好的哲学家 道家学派代表人物。
《庄子》今存33篇,分内、外杂3部分,现今学术界普遍认为内篇为庄子所作、外篇、杂篇是其门人及其他道家学者所作。在对世界和事物的认识上、书中发展了老子的“道法自然”的思想,否定了神创论 认为凡事必须遵循事物自身的发展规律。
同时《庄子》还继承了老子的朴素辩证思想,但是由于它用相对性来否定相对性,因此又得出了虚无主义和宿命论的唯心主义观点。在政治和学术观点上,《庄子》强烈抨击当时的统治阶级,同时也轻视当时的诸子百家,提出了“任自然”的处世观点,这种观点在当时的社会政治条件下有一定的积极作用。
庄子不仅在哲学、政治、学术上有其积极作用,而且在于其独特的美感所带来的影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