始建于1947年的山西省阳泉市白羊墅煤矿,位于中国目前产煤较好多的大型石炭三叠纪煤田——沁水煤田的东北边缘,在阳泉市东南6公里处,距平定县城5公里。
1980年以后,白羊墅煤矿拥有了几辆运煤卡车,车门上写着大大的三个字“白煤矿”,这是白羊墅煤矿的简称。汽车跑在路上,好多人看了总会不解地问:“煤炭不都是黑的吗,怎么还会有白煤?”
古代,煤有许多称谓:“石墨”、“ 涅石”、“石涅”、“黑石脂”、“石炭”、“泥炭”、“大炭”;还别称“太阳石”;被誉为“阳光的仓库”、“黑色的金子”。新版《辞源》诠注:“煤,一种固体燃料。春秋战国时称石涅或捏石;魏晋唐宋称 石炭;又称石墨。”。各种文献叫法很多,但看解释,说的就是煤。
煤,在我国古代文献中曾被称为石涅、石墨、石炭等。成书于战国时代的《山海经》,便有这样的记载:“女床之山,其阳多赤铜,其阴多石涅。”这里的“石涅”也就是“煤”。这是古籍中有关“煤”的较好早记载。煤炭被大量用于生产和生活的记载是在汉代。当时还不叫煤炭,而是称作湮石、石涅、黑丹等。汉书有记载,“豫章出石,可燃为薪”。汉代冶铁遗址的勘探和发掘,也证实了西汉时煤炭就已经被作为燃料来炼铁。 明朝也把煤炭称为石炭、煤、煤炭,如明朝景泰著的《寰宇通志》中记载:“石炭,煤,出宛平、方山县。”
煤炭在古代被称作乌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