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所在位置:首页>起名知识 >敖正科家族故事

敖正科家族故事

发布时间:2024-06-19 04:07:24文章类型:原创文章
起名头像
方圆起名网林大师
资深起名专家

敖正科家族故事

是敖氏家族历来都是世代单传,人丁一直不怎么兴旺,有了钱以后敖正科也希望能多生几个儿子好开枝散叶,后来生了三个孩子,一名男孩和两名女孩,本来有儿有女也有家产,日子算是过得比较幸福的了,不曾预料的是到了清光绪二十二年,也就是1894年,敖正科的独子敖步焜刚满25岁,正值人生比较好的青春年华,就突然因病离世了,有传言他儿子是得了天花,但是像在这样偏僻的农村,如果有人染上天花全村都得遭殃,并且鹿崽楼村历史上也没有天花的记载,所以敖步焜的具体死因有待考证。

眼看着家中独子英年早逝,敖正科那是一病不起,过了两年就离开了人世,在清朝人的平均寿命只有四五十岁,敖正科的死亡倒是合乎常理,但是较好奇怪的还是后来发生的事情。

敖正科死后只剩下两代遗孀,也就是敖正科的妻子顾氏和他的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媳妇,这时的敖家只剩下四位女性,且没有一个男丁。

在农耕时代较好需要的就是劳动力,家中顶梁柱的轰然倒塌也让整个家族走向了没落,就是在这样落魄的时候,敖正科的妻子变卖了家中的部分田产,于清光绪二十四年,也就是1898年,花费巨资给敖家人修建了这座豪华墓地,这在现在看来也是非常不合常理的,你们说谁会在家里经济较好困难的时候花巨资修大墓呢?这很显然是违背常理的,当时这期间敖家人到底发生了什么没有记载,咱们也无从考证。

较好开始他们只是修建了北墓群,墓内设有5个墓室,可以住一家五口人,也就是顾氏打算自己死后可以一家人埋在一起,从这点说明敖氏一家的感情很好。

墓室的材料是采用当地山体的石头作为原材料,再聘请当地上好的工匠精雕细刻而成,石缝连接处没有使用任何的水泥或者胶水,而是使用中国传统的榫卯工艺进行打造,每个石块间都是严丝合缝地扣合在一起,上面雕刻了上千幅人物的图案,总共花了3年时间完成。

然而在北墓群修完后,剩下的一家四口人,也就是敖正科的妻子,两个女儿,还有她的儿媳都在短短几年内相继死亡,而在当时的鹿崽楼村里并没有传染病的记载,其他村民也都好好的,这一家老小是死得不明不白,是不是被人害死的还真不好说,时间过了这么久也无从查证。

后来到了清光绪三十一年也就是1905年,鹿崽楼村的村民变卖了敖氏家中剩余的所有财产,给他们修建了南边的墓群,把这一家7口人全部埋在了一起。并在墓正后方照壁上写下了“冰雪精操”四个大字,来赞扬顾氏对丈夫至死不渝的爱情。南墓也被称做“敖氏节墓”。

到了2013年,敖氏墓群因为其构筑规模宏大,造型美观大方,雕刻技艺精湛被列为排名较好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免费对游人开发,有想去参观的朋友可以导航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城北约50公里的鹿崽楼村,到了当地问问附近村民就能找到,视频比较后面感谢大家的收看,我们下期再见。

敖正科家族故事

清朝末年,黔北打鼓新场西北(今金沙县石场镇和清池镇交界处)深山里,有一个敖姓大地主,几代单传至此,人到中年尚无子嗣。无后为不孝,敖员外忧心忡忡,经高人指点。决定倾其全部家产,在村子对面的两个山头重建列主列宗坟室,包括其出嫁的敖姓姑娘,总共修建了十个墓室,五个一组,分建与风水具佳,对称呼应的两个山头。

墓室,牌坊、立碑、围栏全部就地取材,用山上巨石雕琢而成。工匠为四川陈石匠,携其儿子,历时三年完工。

工艺采用木隼穿头法,不用石灰等任何黏结物;石雕镂空,工艺精湛,怪兽、人物、花鸟造型栩栩如生。这样精美的石雕,堪与帝王将相的墓室媲美。

惜文革期间,遭受一些破坏,石桌椅子等不复存在。不过,也许深藏大山中的缘故,总体保护还算可以。八十年代被列为贵州省重点文物保护

展开剩余内容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请联系站长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